晨起推窗时,总见邻家少年抱着吉他弹唱网络热歌。那些被翻唱了千百遍的旋律,像褪色的春联般熟悉得令人恍惚。但也是一种娱乐方式,开心就好。这让我想起苏轼在《与米元章书》里感叹:"填词小技,然不蹈袭前人最难。"原来穿越千年的创作困境,始终在平仄与和弦间轮回。
填词者首先要解开格律的镣铐。当我在电脑打开《钦定词谱》,那些看似优雅的词牌名背后,是比数学公式更严苛的平仄矩阵。《声声慢》开头七对叠字,不仅要符合"平平仄仄"的密码,还得让"寻寻觅觅"的齿音模拟出恍惚神情。柳永为《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的"泪"字,试遍去声字仍觉不妥,最终在汴河舟中发现"噎"字才是词眼——这种苦吟,远比翻唱时升降调难上百倍。
但当走进自己的录音工作室,才真正释放出更磅礴的创作维度。作词要兼顾押韵与律动,像把《青玉案》的婉约塞进4/4拍的框架里;作曲时每个和弦进行都是选择题,周杰伦写《东风破》试了十二种转调方案;混音台上三十个推子要调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层次感。那位熬夜调试人声Comping的制作人苦笑道:"这比李清照改《醉花阴》还费心思,至少她不用考虑EQ均衡,人声与伴奏混音压缩等等。"
哎......写一首原创歌曲很难!倘若自己演唱更是难上加难。还好,经过这些年的摸爬滚打,也有自己的代表作,作词作曲的歌曲《叹早茶》荣获广东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复兴路上一起走》荣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走在幸福的路上》荣获建党100周年全国群众歌曲征集展示活动优秀作品,并被国家级期刊《歌曲》采用发表,《风雨中我只为了你》荣获广东省第八届“六市原创音乐作品展演”金奖、《我们手牵手一起走》荣获广东省第九届“六市原创音乐作品展演”金奖;监制的微电影《根》荣获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根亲中国”微电影大赛全球华人十佳作品奖、中宣部组织开展第三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二等奖等等。专业人干自己喜欢的事,不亦乐乎!
深夜整理书稿时,电脑突然播放AI生成的"歌曲"。那些精准押韵却空洞的歌词,让我想起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判词:"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真正的创作难度,从来不在技术门槛的高低。就像姜夔自度曲要兼顾音律与意境,现代音乐人也在寻找商业与艺术的黄金分割点。这种永恒的创作焦虑,或许正是艺术最动人的难度系数。